巴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帝国首都的寿命定律
TUhjnbcbe - 2020/12/16 14:49:00
白癜风忌口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16/5546404.html

六百年前,一位铁腕皇帝在中国的北方画了一个圈。

那一年是永乐十四年(公元年),明成祖朱棣正式下令迁都北京,任何胆敢提出异议的官员都遭到痛斥和贬革。从此,边陲重镇北平就成了帝国的中心。

《郑和下西洋》剧照,不知道成祖皇帝是在展示新都还是与下西洋的船队告别

对于任性的明成祖,北京人民不好说该不该感谢他,因为如果没有朱皇帝的一个圈,这座北部边城可能早就被风沙淹没,但定都北京确实并不符合中国帝都迁徙的历史规律。

中华帝国时代前后延续了余年,帝国中心某种程度上就是沿着*河长江一路向东。从秦统一六国开始,地处*河中游关中地区率先成为帝国中心,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从秦汉至隋唐中间断断续续将近千年。

其实,关中(也就是西安)的首都地位在这一千年间并非不可撼动。从东汉开始,*河下游的洛阳地区就开始陆续承接首都功能——因为关中地区已经逐渐供养不起愈来愈多的首都群众了,长安的粮食主要依靠关中平原,虽然关中平原被称为富庶之地,但毕竟狭小,容量有限,一旦人口膨胀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或者遇到旱灾就会产生粮荒。到了六百年后的隋唐时期,长安的温饱问题已经令皇帝们烦恼不堪。

隋唐皇室都出身于陇西贵族,无论是尊重历史传统,还是考虑自己的权力基础,从长安迁都是不可能考虑的,但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皇帝们常常要被迫携宫廷出京“就食”。

在公元年,隋文帝被迫率朝廷到洛阳去就食,所以他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逐粮天子”。公元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就是中国第一个隋唐盛世下的首都困境,由于历代的战争以及建都开发,资源已经消耗待尽,再加上地方狭小,人口稠密,这个首都已经很难供养大批的官僚贵族。

非常有魄力的隋炀帝以举国之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南方的粮食就此可以通过运河进入*河流域,再一路向西运到洛阳。为甚么不继续向西运到关中呢?实在没有办法,逆流运粮跨越两个阶梯这已经超出了时代发展水平(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南水北运,放在过去简直是逆天而行)。

所以,从隋朝开始,东都洛阳事实上成了帝国的中心,没有历史负担的女皇武则天就长期驻跸洛阳,她老公唐高宗则心事比较重,在驾崩于洛阳前还曾说“若天地神灵延吾一两月之寿,得还长安,死亦何恨!”

到了五代十国,新兴的中央朝廷们对关中不再有任何历史负担,他们放心的在河南定都,最繁华的宋朝就把首都东迁到了没有任何历史厚度的开封。因为这个时候的运河只能将粮食运到开封,务实的宋朝皇帝毫不犹豫抛弃了西京洛阳,直到金兵南下才离开河南向更南方逃去。

整个河南的帝国首都地位从隋开始大概也维持了六百年。

从秦汉到隋唐,帝国首都从关中迁移到了河南。如果没有意外,第三代帝国的首都应该向经济更富庶的东南继续迁徙。明清帝国的开创者朱元璋确实是这样做的,他在考察了西安和洛阳、开封等有传统的古都之后,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选择遵守历史定律,将首都确定为南京。

但历史就在此时给我们开了一个小玩笑,明成祖朱棣起兵篡了侄子的皇位,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北方边境安全的种种原因,他强行将首都迁到了北京,随后入主中原的清朝因为自己的根据地就在东北,很自然的也接受了北京首都的设定。

从朱棣决定迁都北京那天开始,到今天也整整六百年了。

过往帝国的首都似乎只能维持六百年的寿命,这不仅仅适用于中华帝国,往西方去看,罗马城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也就是六七百年的样子。

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首都,它拥有着强大的裁判权,协调整个帝国财富的流动,顺便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权贵集中的庞大城市。这就要求首都地区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承载力才能维持首都的正常运转,曾经富裕的关中和河南都是首都的好选址,只是六百年的战乱和过度开发足以耗尽它们的承载能力,我们从现在的陕西和河南依然能看出这种过度消耗的痕迹。

至于北京,从自然环境上来说,它先天不如前两个帝国的选择,但是各种*治博弈之下,这个决定竟然无法更改。

在帝国时代,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在王朝中间阶段完成迁都的只有两次,前者是北魏的孝文帝从大同迁都到洛阳,后者就是朱棣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迁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后患,孝文帝最终砍了自己的太子,以表达迁都的决心,但几十年后还是导致北魏的内部决裂;朱棣挟战胜余威,并处死了大量南方官员,才顺利完成迁都,但很多后人都说迁都北京才导致明朝被灭亡。所以,不碰上改朝换代,迁都很难完成,只能偷偷摸摸的搞一些“临时就食”、“东都”之类的名头,悄悄转型;或者消耗更多人力财富从全国各地调集资源,例如挖挖运河,挖挖输水渠之类的。

隔壁的韩国,从李成桂建都汉阳开始,也是一个城市独大到今天有余年,从前总统卢武铉开始提出迁都动议,十余年都没能落实,只是在首都南方新建了一个“世宗市”来承接部分首都职能,目前看来韩国这个“副首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一样,基本被自己的国人和外人所忽略。

中央集权*体就如黑洞而非吸铁石,君王们画一个圈后,他们的权力总会吸引来很多不想要的财富、人和冗杂物质,最终导致首都无法维持。

所以帝国迁都的固定模式应该是:权力先选择富庶之地,财富和人随后而至,六百年后此地的资源因为超负荷丧失殆尽,权力再选择一个新的富庶之地,然后财富和人再跟随,如此循环往复不休……

想摆脱这个轮回,除非让帝国首都与权力脱钩,让财富选择自己最应该去的地方,但这显然是任何君王都不想看到的结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帝国首都的寿命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