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鸿贤: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董事长
在里约市议会举办的“佩德罗”勋章及“荣誉市民”授奖典礼上,有记者问我,大家都说国家电网公司在巴西九年的发展,事业如喷泉、似瀑布,秀美壮丽,你怎么评价?我是这么回答他的:“喷泉之所以秀美,是因为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丽,是因为没有退路。”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践行“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工程,今年八月份即将投产的美丽山±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项目,仿佛是一面镜子,映射着我们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巴控公司”)的光荣与梦想,也映射着全体中巴员工九年的智慧、艰辛与汗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原则的国际能源合作,正在把携带中国“基因”的能源动脉延伸到巴西。
年9月,我受国家电网公司委派到巴西工作,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巴控公司根植巴西沃土,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全过程。
你能想象出中巴两国不同文化与生活方式碰撞出的“火花”吗?你能想象到中国的“过程管理”落地巴西时,却被误解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吗?
这些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差异,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它让我渐渐地意识到了,想要在这里生存发展,除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如何更好地尊重与融入所在国的大环境,求同存异,也是一家外来企业能够在这里扎下根基谋求发展的基础。你是中国的,更是当地的,才能成为世界的。
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下力气推进企业本土化发展,注重文化融合,巴西员工渐渐地对我们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从初来乍到时的“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一路发展到当前拥有员工人,资产总额近亿雷亚尔的巴西第二大输电公司。巴控公司在巴西电力行业享有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力,多次获得巴西电力行业最佳企业,并在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区拥有了自己的办公楼,成为当地受人尊敬的企业,也成为巴西电力从业者理想的工作单位之一。
路,是人走出来的。
一、闯出一片天
说创业阶段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有点夸张,事实上,我们确实是从20多名中方员工起家的。
在创业的初始阶段,我们雄心勃勃却又如履薄冰。雄心勃勃是因为巴西国土面积、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十位,是拉美第一大国,在电力投资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履薄冰是因为面对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一切均是未知的探索与挑战。
比如,我们刚到巴西的时候,遇到的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就是有钱也付不出去。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年5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与三家西班牙公司签订股权购买协议,成功收购七家巴西输电特许权公司,开启了我们在巴西的发展之路。12月15日,项目顺利交割接管,我们正式进入了巴西电力市场。
筹备付款时,却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按照巴西当地法规要求,银行账户签字人需为巴西公民或拥有巴西长期居住证的外国公民。但办理长期居住证又需要半年时间。当时我们账户上需安排三十多亿雷亚尔,但硬是付不出去。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人代为签字,但使领馆关于代签人携款消失的故事让我们心有余悸。如何找到可靠的代签人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经过周密研究,我们设计了一个巴控公司特色的“双签双控”方案。这个方案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签人设两名,分别挑选一名巴西当地公司和中资企业高管,只有两人共同签字方可完成资金支付;二是采取前后台管控机制,前台由两名代签人签署,后台则要求银行支付须附我方授权文件。为了确保这个方案的严密性,我们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
结果证明,该方案有效保证了公司的资金安全,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其实,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困难。初来巴西的那段岁月,可以用“白加黑”来形容。白天的调研、走访以及与当地团队的沟通,晚上的头脑风暴和国内的视频会议,交织成了那段最艰辛、也最难忘的白昼与夜晚。心中的压力与责任,让我们时刻不敢懈怠,更不敢放慢前行的脚步。
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与挑战的跋涉之中,巴控公司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巴西当地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了公司平稳过渡,良好运转。
二、践行共商共建
使命在身,责任在肩。
要把巴控公司打造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在巴西及其他拉美地区的电力资产投资运营平台。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不能一根桩子都没打下去就让大西洋的海浪给冲回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巴西曾是中国电力同行们向往的技术殿堂。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伊泰普诞生时,中国尚处于电力技术落后、电力供应短缺的改革开放之初,而巴西已建成千伏交流、±千伏直流构成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交直流混合电网。巴西同行不仅值得尊敬,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
今天,国家电网公司已实现“弯道超车”,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网。中国的电压等级一路跨越式增长到特高压交流千伏以及直流±千伏。
那么,我们来到巴西,到底要做点什么呢?
机会来了!
位于亚马逊流域欣古河上的美丽山水电站,是一座装机约万千瓦的特大型水电站。巴西与中国的情况颇为相似,地域辽阔且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中心背离,呈逆向分布,北部水能资源丰富,而70%用电负荷则分布在公里外的南部和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美丽山电站项目的上马,怎样把电送出去,成为了一个重大课题。
巴西规划部门提出的美丽山送出工程分两期建设,分别送往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负荷中心,输送距离分别超过公里和公里,是巴西南、北两大区域电网互联的骨干网架,对确保巴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举足轻重。
起初,巴西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了±千伏直流、千伏交流等多种常规方案并开展论证研究。而当时中国电网已经有了多年的±千伏建设运行经验,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多项特高压技术标准已被国际电工组织(IEC)列为了国际标准。经过双方的技术沟通交流,±千伏特高压也成为可研的比选方案之一。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面对本国输电的大动脉工程,巴西矿产能源部最终选择了技术成熟、单位容量造价低、电力输送损耗小的±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了巴西国家最高电压等级从±千伏到±千伏直流的跨越。国家电网公司的到来,助力巴西主管部门做出了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决策,但我们面临的下一步挑战,则是如何在项目的国际公开招标中赢得为期30年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特许经营权。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成熟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实践和运行管理经验、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在巴西输电工程竞标和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我们的竞标胜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7月17日,在两国元首见证下,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联合中标美丽山一期项目,该项目也是拉美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年12月12日,项目提前两个月投运,创造了巴西特大型电力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三、成功也是一种必然
年3月,巴西电监局发布了美丽山二期项目招标公告,这是比美丽山一期线路更长、工程难度更大的项目。
受国际经济形势、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影响,巴西经济自年以来连续处于低位,市场预计年巴西经济将萎缩3.8%,国外投资者对巴西经济发展信心缺失,巴西电力项目招标多次出现流标。同时,受“洗车案”影响,巴西国有电力企业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境,对于继续参与大型输电项目投资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电网公司面临着“一枝独秀”的机会。
机遇与挑战并存。
挑战不言而喻,国家电网公司首个海外独资参与的特大型输电项目能否有效组织开展环评工作并按时取得严苛的环评许可,能否妥善解决征地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能否及时获得当地金融机构的巨额融资支持,以及能否有效控制在亚马逊等未知地区施工过程的潜在风险等,无一不是对团队智慧和公司本地化运作的巨大考验。
同样,机遇也显而易见。我们在巴西辛勤耕耘多年,已经积累了多个大型输电项目投资建设经验,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投标及项目建设管理团队,在市场拥有了较高的信誉度。同时也是一次全面“秀”出国家电网公司工程投资、建设、管理及特高压技术集成能力和水平的机会。
“秀”出风采。
按照巴西的投标规则,投标出价为监管年度允许收入,如首轮出价最低的两家投标人价差不低于5%,则最低价者直接中标。否则,将进入现场举牌叫价环节,此时公司不仅面临失标风险,也会因逐轮加大折扣率而导致项目投资风险增加。
投标如何出价,这是令人头疼的抉择。
在投标前的连续三个夜晚,我们四十余人组成的投标团队几乎不眠不休地连轴转,把潜在竞标对手的各种可能出价方案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研究,做好各种投标预案。
结果如何呢?
年7月17日,美丽山二期项目竞标现场年7月17日,国家电网公司以精准的价格首轮胜出!
多年以后,还总是有人和我提起此事,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你们运气太好了。
对这样的说法,我只能报以微笑。在我看来,这是卓越技术实力、多年经验积淀,以及精心准备和科学决策的必然。就算有运气成分,那也只是幸运女神眷顾了有准备的人。
四、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年前,里约换流站还是一片群山环抱的牧场,每次现场踏勘都要有熟悉路况的人带路才能进入。在线路施工过程中,有的时候,大雨会让原有的道路变成河流;有的地方,工作人员会被蚊子叮得无路可逃。
多少脚步穿越茂密凶险的雨林?多少汗水与亚马逊滂沱的大雨流淌在了一起?几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把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首个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一天天由图纸变成现实。
高耸的铁塔、闪烁的银线,记录着国家电网公司在巴西践行“一带一路”的足迹。如果现在你踏上这片土地,或许会为这座宏伟的换流站以及在群山之间交织起来的输电网而赞叹。
有志者,事竟成。
美丽山二期项目是世界上目前同电压等级最长的输电线路,全长公里,经过北部“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中部塞拉多热带草原及东南部大西洋沿岸山区等三个迥异的地理气候区,途经5个州、81个城市,跨越亚马逊、托坎廷斯河等五大流域条河流,穿越或绕过20个自然保护区,生态体系复杂、地形多变、人文差异大。线路走廊等征地共涉及土地业主个,需逐个进行征地谈判,还要获取处包括河流、线路、公路、铁路、输油管道、小机场等在内的跨越许可,属地协调工作量巨大。
按期完工首先要尽早开工。在巴西,获得环保开工许可是项目实施中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这道难关的守将叫做IBAMA,也就是巴西联邦环保署。
如果你没到过巴西,是很难体会到当地对环保的严苛要求。巴西环境保护法有两万多条,不仅审批程序繁杂,批复条件更是严格。比如,热带雨林中往往一棵树上就附生数十种植物,凡是砍伐的树上附生稀缺的物种都要事先进行移植。
为按期取得环保开工许可,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开工,公司组建起优秀的环评征地团队,先后聘请了多人次,实施全过程管理。项目团队在沿线森林深处选取多个区域,连续一整年在雨林地区对动植物种类、数量等信息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发现并保护动植物余种;最终提交的环境调查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达56卷,并提出地理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及疟疾防控等19个方案,召开了12场公开听证会,真正做到了“慎始慎终、可控在控、透明公开”。
然而,环评报告审核期间,恰逢巴西总统弹劾事件,*府机构动荡,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几经变化,影响评审进展,环保开工许可签发时间一再被迫推迟。
那段时间也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每天不到五点就醒了,索性去湖边跑步,一圈7.5公里不行,就两圈。大汗淋漓,才能减轻些压力。在跑步中,有时候我就在想,一天跑上一圈,跑上个天,也有美丽山二期线路那么长了,环保开工许可总该下来了吧。
公司员工参加由巴控公司赞助的里约四季长跑活动我们无数次赶赴巴西矿能部、环保署等*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和他们熟悉后,我笑称,IBAMA就是“I的BA和MA”,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功夫不负有心人,美丽山二期项目被巴西各*府部门列为优先项目和重点项目推进。经过25个月的评估,美丽山二期项目最终于年8月获得IBAMA签发的环保开工许可。
虽然拿到了环保开工许可,但留给工程建设的时间已经不足25个月,更艰难的硬仗还在后面。
跑步,已成为习惯,我们仍需不断奔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环保责任同样须得到充分地履行。比如,为了确保途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我们更改线路处;为了防止铁塔对雨林生物和树木带来隐患和危害,加大铁塔高度,最大程度减少砍伐量;为了保护项目区域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沿线设立了13处动物救护站,聘请60余名动植物专家,参与施工期间的动植物保护;同时,建立了多处防疫站,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卫生及健康状况。
年9月28日,美丽山二期项目开工仪式现场两线飞架南北。
项目开工后,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及本土化运作形成的强大技术、管理、资金、风险管控实力以及属地协调沟通能力,美丽山二期项目进展顺利,其中直流线路工程已于年3月全线架通,5月份两端换流站交流场带电调试成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IBAMA全程对环保措施进行现场督查,线路架通后全线进行排查,并给出了正面评价。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评价指标,美丽山二期项目环保工作获评巴西社会环境最佳实践奖。
预计项目将会按期获得环保运行许可,8月份投入商业运行,比特许权合同规定投产日期提前约4个月,续写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金色名片的海外传奇。
项目投运后将极大地解决美丽山水电外送存在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巴西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助力巴西社会经济发展。
五、怀抱共建共享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一个成功的现代化跨国企业?
立足于长期发展,推行本土化、市场化运作,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同时,加强跨文化管理与融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经验的话,我想说成功离不开我们这种探索和坚守。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美丽山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和黑奴保护区有个约会”的故事。
外界对黑奴社区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普遍认为他们不好接近。美丽山二期项目有部分线路需要经过他们的活动地区,起初这让我们忐忑不安。
而当真正走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淳朴敦厚,通情达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打交道。也正是在沟通接触中,我们看到他们生活的窘迫与困苦。于是,我们提出来帮他们打两口井,又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建了一座榨汁厂。这两口井让当地人喝上了干净的水,榨汁厂使他们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工作把当地盛产的水果制成果汁,再变成收入。国家电网公司将他们脱贫致富的愿望变为了现实。“精准扶贫”的理念移植到巴西一样成效斐然。
这样的走近与交往,使得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工程得以顺利推进,我们也成了当地的好朋友。
除此以外,我们赞助的马累社区音乐公益项目持续至今已达九年,在该项目基础上组建的“马累明日之潮交响乐团”,现在已成为巴西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