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唐肃宗4造反的都是什么人
TUhjnbcbe - 2025/4/1 1:40:00

在大唐都城长安大明宫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梨园。这个地方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发挥艺术才能特意建造的。如果你能够穿越到唐玄宗天宝年间,能够穿越到大明宫的梨园,你一定能够看到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中年男人身穿黄袍,手持乐器引领着一群乐师在弹奏着乐器。春风徐来,飘过阵阵的梨花的香味,有一群身穿宫廷服饰的美女们在一位超级美女的引领下翩翩起舞。那音乐声沁人肺腑,如同品味着一杯香茗,一盏佳酿,那舞姿如同蝴蝶一般在繁花似锦之中穿梭着,令人如痴如醉。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这是盛世的华章,这是艺术的殿堂,这是人间的世外桃源,这是另大唐和后世都足以向往的场面。

可惜,随着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年)的到来,这一切都被打破了,成为了诗人笔下令人怀念的意境,成为艺术者神往的场面,成为后世人追惜的遗憾。

公元年,这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也是大唐王朝转折的年份,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转折的年份。我们先来看看史书的记载这一年发生了哪些事。

正月,吐蕃苏毗王子悉诺逻去吐蕃降唐。四月四日,封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为李忠信。

二月二十二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唐玄宗遂命中书为发日敕,给告身。

二月,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因在道得风疾,遂留京师,居家不出。

十一月九日,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总共十五万众,号为二十万,从范阳(今北京)起兵。并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余将领皆帅兵夜发。第二天早上,禄山出蓟城南,阅兵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示军中说:敢有异议煸动军人违抗命令者,斩灭三族,然后帅兵南下。

这个就是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史书记载的一些事。我们前面说的打破大唐王朝平静的就是安史之乱。历史上把安史之乱是以起兵的两位主要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姓作为事件的名称。在了解安史之乱前,我们先介绍下安禄山。

安禄山实际上不是汉人,是胡人,最早生活在唐朝和突厥边境的营州,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史书上说他没有姓氏,这个我有所怀疑,即便是胡人,能生出来肯定是有父亲的。只不过他的父亲死的早,至于怎么死的,不知道。不过可以推测肯定是死于战乱。那地方是胡汉交界,今天你抢我,明天我抢你,军队在这里杀人比捏死蚂蚁都方便,死人比吃窝窝头还平常。说这安禄山最早他不叫安禄山,叫轧荦山,是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斗战。有一点是可以推测的,就是安禄山的出身也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人家。出身不好,又死了爹,安禄山的童年过得怎么样是可想而知的。不过安禄山的妈妈倒是一个不错的职业,什么职业,巫师,而且是突厥人的巫师。在少数民族里,巫师的地位还是不低的,证明她身份不低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她的姓,阿史德。这个姓是突厥两大高级姓氏之一,另外一个就是突厥可汗的姓,阿史那。因为母亲这个职业,安禄山不说大富大贵了,也不说过的多好,最起码还是饿不死的。后来有一位安姓的汉人,他哥哥是的将军,这个姓安的看上了安禄山的母亲,两人一接触,孤儿寡母的也不容易,而且他哥哥还是个将军。这阿史德女士也就从了这位安先生,嫁到他家里来了。

估计是安禄山的后爹安先生还有他们的儿子对安禄山不好,安禄山和一位叫安思顺的一合计就第一次造反了,造了谁的反呢?造了他后爹,也就是那位安先生的反,从家里跑出来了,跑唐朝这边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禄山是自幼就开始造反了。

安禄山学习外语的能力不错,掌握了多种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语言,当然也会说汉语。安禄山的第一个职业是翻译,就是少数民族以及汉人之间做买卖的时候,人家语言不通,这安禄山就在边上进行翻译,完了之后抽取点服务费。估计是这个职业的费用不高,而且还有赖账的情况出现,安禄山的日子过得也不咋地。他就换了个职业,干什么呢?用行话说这叫鼓上蚤,用俗语说是三只手,用普通语言说是小偷。因为没有进行职业培训,安禄山的职业技能实在不咋地。在一次业务活动中,他被抓了。如果是被普通老百姓抓住,顶多也就打一顿甚至是骂两句就结束了,可安禄山实在是倒霉,抓他的是官府,是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北京军区总司令)张守珪。张守珪准备杀他,就在这时候,安禄山说了:“公不欲灭两蕃邪?何杀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想建功立业的话,我可以帮助你,前提是你得放了我。张守珪一听,这杂胡蛋子还有点能耐,然后就放了他。后来这安禄山作战比较勇敢,能打仗,张守珪就认他当了义子,到这这安禄山也成了三姓家奴了。也就这么着,小偷安禄山摇身一变成了军人安禄山。事实证明,一个劣质的小偷未必不是一个好兵。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年),安禄山就做到了平卢兵马使的位置,已经不是大头兵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将军了。

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肯定不是好士兵。可将军的士兵怎么样呢?安禄山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当了将军的士兵就要继续当更高的将军。作为一个武将想升职,两条途径。一是奋力杀敌,二是拿钱买通决定自己升迁的人。什么人能决定一个武将的升迁呢?肯定是皇帝呀,可是你能买通皇帝吗?皇帝富有四海,天下都是他的,你拿什么去买。买不通那就买通他身边的人。在对待升迁的问题上安禄山充分发挥着两手抓两手都硬的策略,一方面带着自己的部队没事去边疆那找契丹人打架,因为唐朝的军队这会很强大。打契丹就跟巴西队踢中国队差不多,所以捷报是连着往长安传。另一方面,他花钱贿赂巴结唐玄宗身边的人。像李林甫,杨贵妃等唐玄宗身边的红人都被他买通了,拼了命的给他说好话。就这样,安禄山的地位一步步登高,权利也越来越大。最后做到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手下掌管着整个唐朝近三分之一的军队。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安史之乱的另一个头目史思明。

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也是胡人,跟安禄山是老乡,出生在营州唐突交界的地方,也是小混混出身。也精通多种语言,也当翻译出身。这俩人打小就相识了,在突厥那边生活不好,跟着安禄山跑到唐朝这边来了。虽然没有记载,我估计他肯定也跟着安禄山一块干过偷鸡摸狗的勾当。后来安禄山做了张守珪的义子,就把史思明也介绍到这儿来当兵了。

史思明这个人花钱如流水,又不太善于钻营,当了几年兵,在官方那里没少贷款。眼看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又没有钱换,还不上是要吃官司的。史思明一琢磨,跑吧!往哪跑呢?距离营州最近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叫奚族的,这个部落和契丹出自同源,都是鲜卑宇文部的后代。

史思明就开始骑着马跑,半道上遇见了奚族的骑兵,被人个抓起来了。史思明懂语言,他一听这帮人想杀了他。这要搁一般人,也就坐在那等死了。史思明不一样,他想了个办法。对奚族人说,我呀是大唐天子派来的使者,你们带我去见你们的首领。他这一通忽悠,别人还真信了。到了首领那里,他继续忽悠。最后不仅没有被杀,在奚族那边和人家首领友好愉快的交换了意见,并且好酒好菜享用着,然后又在草原上旅游了一圈就回来了。不仅回来了,还让人拍了一队骑兵护送回来。他领着这群骑兵直接进了唐军的大营,这群人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做了俘虏。经历了这次之后,史思明就逐渐的在军队显露头角,做了安禄山的副手。

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安史之乱为什么能爆发?安史之乱又为何让唐肃宗走上政治舞台呢?请看下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肃宗4造反的都是什么人